当前位置: 首页 > 机械采购 > 正文

以画笔展现科技成就,为科技工作者立传(全面小康画卷)

来源:    时间:2022-01-10 16:59:34

国家的脊梁(油画)
董 卓

飞天揽月(中国画)
毛珠明

中国智造,走向世界——复兴号CR400(中国画)
徐亚慧

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其中,许多重要技术突破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激发了美术工作者的创作灵感。一批表现科学家精神、科技成果、科研工作、科技点亮生活的美术作品,着力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成为我国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记录。

展现高新成果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新阶段,复兴号高铁列车风驰电掣在青藏高原,我国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挺进极地……一批高新科技成果展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坚实步伐。许多美术工作者用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的绘画语言——水墨丹青,勾勒出科技创新画卷。

在墨色的浓淡虚实变化中,科技特有的美感得到更加生动的展现。譬如,王顾宇、王艺合作的中国画《匠心筑梦——建设中的天眼》,以淡墨勾勒画面主体“天眼”,以浓墨渲染近景山峰,远处缥缈的群峰与留白的天空,为读者留下充满诗意的想象空间。与其他运用油画、版画形式创作该题材的作品不同,画作没有着重还原“天眼”的具体细节,而是更强调表现其磅礴的气势。“天眼”入画,也使这幅作品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山水画,体现了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在中国画领域的创新探索。林沛森中国画《千年圆梦》,同样以新画法拓展了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空间。画家以山水画技法表现月球表面的凹凸质地,通过皴擦点染,使作品拥有了超越现实图像的美感。

工整细密、随类赋彩的工笔画,在近些年描绘科技成果的作品中表现突出。像毛珠明的《飞天揽月》,将航天员置于画面中心,定格其在太空中行走的瞬间。作品以工笔重彩特有的厚涂技法为主,同时突出黑白对比,线条保留了工笔线描的张力和书写性,营造出线与面巧妙融合的科技美感。徐亚慧的《中国智造,走向世界——复兴号CR400》则以新视角表现了人们熟知的复兴号列车。画家并未选择描绘列车飞驰的场景,而是捕捉到列车尚未出厂时的画面。作品中,车头正对画面前方,占据大面积画幅,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辨识度,展现出流动的中国背后坚实的科技基础。

在一系列表现高新科技成果的作品中,传统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不断更新、题材内容更加丰富,生动体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以中国画的意蕴之美彰显了科技成果的创新之美。

礼赞科研楷模

科技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艰辛付出。以五彩画笔礼赞科技工作者、弘扬科学家精神,是时代赋予广大美术工作者的光荣使命。

一些美术工作者以群像描绘,展开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矢志报国的壮阔画卷。比如,董卓油画《国家的脊梁》以钱学森、王淦昌、黄大年等10位为祖国无私奉献的科技工作者为主体,以浩渺星空为背景,以蓝色为主色调,既象征科学的理性,亦呼应科学家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高尚品格。何红舟、封治国、尹骅油画《民族脊梁——共和国英模》组画之三,则将科技工作者邓稼先、袁隆平、蒋筑英置于画面中心位置,作品不仅在设色上颇为考究,在塑造与刻画上也是一丝不苟,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与审美品格。

一些美术工作者以肖像塑造,表达对优秀科技工作者最深情的赞美。在焦小健油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禾下乘凉梦”得到艺术化诠释。整体画面色调柔和、气氛宁静,主人公与身后的稻田和谐相融。画家着重描绘了袁隆平的面部和手部,粗犷的笔触、朴实的色彩,恰当地表现出袁隆平既是科学家又是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坚毅的眼神彰显了他锲而不舍、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冯少协油画《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同样以细腻而有力的人物情态刻画,展现出钟南山的刚毅和柔情。在创作中,画家反复推敲,在细节表现上精益求精,不仅讴歌了英雄,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如今,以丹青传颂楷模、弘扬精神,成为当代美术工作者践行“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的重要举措。在以画笔为科技工作者立传的同时,美术工作者的创作视野更加开阔,人文情怀更加深厚,表现手法更加多元,为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开拓了新境界。

巧绘科技生活

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在一代代美术工作者笔下,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实现大江截流、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等,多项新中国成立以来与百姓生活相关的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形象生动的描绘。特别是在近两届全国美展中,表现科技点亮美好生活的作品不断增多,形式更加多元。

一批表现乡村新貌的作品,展现了科技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加速转变的进程。如在沙永汇版画《金秋时代》中,一群曾经的北大荒建设者正漫步于智慧农田,有的在细心观察现代农业设备,有的被天空中的无人机吸引,使作品产生叙事悬念,引人驻足。在表现手法上,创作者采用了北大荒版画传统的彩色套印技巧,层次鲜明的平面化造型语言、布局得当的色块与干脆利落的木刻刀法形成一股合力,使作品有了生动的艺术气息。在画作中,观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广大农民从“靠天吃饭”到“看天管理”的生产生活方式变迁。

一批反映城市新气象的作品,体现了物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产生的巨大影响。像王琨中国画《智享新生活》聚焦当下移动支付的普及。作品表现了几位顾客选购蔬果的场景,有的正打开手机准备扫码付款,有的正向菜商出示电子支付凭证,菜商身后印有“科技改变生活”字样的遮阳伞更进一步明确了画作主旨,传递出画家的真实感受。曹巍油画《科技创业的年轻人》则侧重于展现科技为全社会带来的发展潜力。作品中,排队等待进入写字楼的年轻创业者们或在愉快地聊天,或在浏览手机资讯,或正匆忙跑去寄快递,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显示出科技时代的蓬勃活力。

如今,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先进科技成果持续惠及百姓生活。期待美术工作者紧贴时代脉搏,不断创新艺术语言,记录更多科技点亮美好生活的瞬间,奏响美术与科技交融互促的乐章。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9日 08 版)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太平洋机械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22016495号-17   联系邮箱:93 96 74 66 9@qq.com